本品载于《纲目拾遗》。赵学敏曰:“出安南大洞出,……土人名安南子,又名大洞果。形似干青果,皮色黑黄,起皱纹,以水泡之,层层胀大,如浮藻然,中有软壳,核壳内有仁二瓣。”
【别 名】 安南子、大洞果、大海子。
【来 源】 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 Sterculia lychnophera Hance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 落叶乔木。单叶互生,革质,有光泽,无毛,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 10~20cm ,宽 6~14cm ,先端钝或锐尖,基部圆形或近截形,时为近心形,全缘;具柄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。花杂性;萼钟状,深裂,宿存,外被星状柔毛;雄蕊 10~15(~30) ,花药及花丝均被疏毛;子房由 5 个被短绒毛的心皮组成,具退化雄蕊。蓇葖果 1~5 个,着生于果梗,呈船形.成熟前开裂。
【产 地】 为进口商品;产于越南、泰国、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等国。
【采收加工】 4~6 月果实成熟开裂时采下种子,晒干。
【药材鉴别】 性状鉴别 呈椭圆形,先端钝圆,基部略尖,长 2~2.5cm ,直径约1.2~1.7cm。表面深黄棕色或棕色,微有光泽,有不规则细皱纹,基部具浅色圆形种脐,时有残留种柄。外层神皮质轻松,易剥落,遇水膨大成海绵状。内层种皮红棕色至棕黑色,先端有一黄白色圆斑。除去内层种皮后,可见肥厚暗棕色或灰棕色胚乳。子叶二枚,菲薄,紧贴于胚乳。完整者以手摇无响声,气微,味微甘,嚼之有粘液性,种仁麻辣。浸于水中膨胀迅速,体积可相当于原体积的 4 倍左右。
以个大、坚硬、外皮细皱、淡黄棕色、有光泽,不破者为佳。
【成 分】 种皮含戊聚糖及粘被质;粘被质属于果胶类,主要由半乳糖醛酸、阿拉伯糖、半乳糖乙酸、钙、镁组成。还含胖大海素(萍婆素 Sterculin) 、挥发油约 1% 、西黄菁胶粘素 (Bas sonω 约 59% 、收敛性物质约1.6% 。种仁含脂肪类物质约 2.98% 、辣味和苦昧的浸出物约0.21% 等。
【贮藏保管】 置干燥处,防虫蛀。
【功 效】 性微寒,昧甘淡。清肺热,利咽喉,通便。用于干咳无痰,咽痛音哑,慢性咽炎,热结便秘。
【用法用量】 4.5~9g;泡饮。
【附 注】 进口胖大海药材中尚有梧桐科植物圆粒萍婆 Stercuclia sl:ophigera Wall 的种子混入。其主要特征是:种子呈圆球形或近球形,长1.8~2. 5cm ,径1.5~2. 2cm; 表面皱纹较密,种脐位于近端的一侧,子叶肥厚,手摇有夜动响声;浸于水中膨胀速度较慢,膨胀体积仅达原体积的 2 倍左右。
编辑:吴天涵
审核:廖东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