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名酸枣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上品。马志曰:“酸枣即棘实,更非他物。若云是大枣味酸者,全非也。酸枣小而圆,其核中仁微扁,其大枣仁大而长,不相类也。”
【别 名】 酸枣、山枣仁、枣仁。
【来 源】 为鼠李科植物酸枣 Zizyphus spinosa Hw.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 落叶灌木或乔木。枝上有直和向下弯曲的两种刺。叶互生,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,基部圆形稍偏斜,先端钝,边缘有细锯齿,主脉 3 条。托叶细长针状。花小,黄绿色,2-3 朵簇生于叶腋。花萼、花冠、雄蕊均为 5 数,子房埋于花盘中,花盘 10 浅裂。核果近球形或广卵形,熟时暗红色,有酸味。花期 6-7 月,果期 9-10 月。
【产 地】 主产于河北邢台、内丘、邯郸、承德,陕西延安、黄陵、铜川、宜川,辽宁凌源、 绥中、海城、凤城,河南开封、密县等地;其中河北邢台产量最大。此外内蒙古、甘肃、山西、山东、 安徽等省区亦产。
【采收加工】 秋季来摘成熟果实,晒干后碾破,筛出果肉供食用,果核再用石磨碾破,筛去核壳,取种子晒干。去核壳时,勿用水选法,入水后种子会变黑而失去枣红也光泽,而且不易保管。
【药材鉴别】 性状鉴别 呈扁圆形或椭圆形,长5-9mm ,厚约 3mm 。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,平滑有光泽,尖端有小凹陷,微现白色线形种脐,另一端有细小凸起的合点。种皮质坚硬,除去种皮后可见两片种仁,浅黄色,富油性。臭微,味淡。
以粒大、饱满、完整、外皮紫红色、无核壳者为佳。
【成 分】 含皂甙2.52%; 现已分得酸枣仁皂甙(Jujuboside)A 、B,水解得酸枣仁皂甙元(Jujubogenin);甙元在酸性水解过程中能转变为伊比林内酯 (Ebelin lactone)。另含白桦脂酸 (Betulic acid) 、白桦脂醇(Betulin)、多量脂肪油、蛋白质、甾醇以及具强烈剌激性挥发油。还含 Spinosin及 Zivulgarin等黄酮类成分,Ceanothic acid,Alphi­ tolíc acid,阿魏酸及胡萝卜素等化合物。
【贮藏保管】 放缸或箱内,置阴凉干燥处,防虫蛀,防鼠。
【功 效】 性平,味酸、甘。养心安神,敛汗。用于虚烦不眠,惊悸怔忡,津少口干,体虚多汗。
【用法用量】 9 -15g 。凡有实热邪火及大便泄泻者慎用;注意超过常用量数倍可产生中毒,病人失去知觉及昏睡,谷丙转氨酶升高,故孕妇,肝功能不佳者慎用。
【方 例】 酸枣仁汤《金匮要略》:酸枣仁、知母、茯苓、芎、甘草,治虚烦不得眠及盗汗。
编辑:吴天涵
审核:廖东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