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品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下品。苏颂曰:“楝实即金钩子也,生荆山山谷,今处处有之,以蜀川者为佳。木高丈余,叶密如槐而长。三四月开花,红紫色,芳香满庭间。实如弹丸,生青熟黄,十二月采。”李时珍曰:“按罗愿尔雅翼云:楝叶可以练物,故谓之楝。其子如小铃,熟则黄色,名金铃。象形也。”
【别 名】 楝实、金铃子。
【来 源】 为楝科植物川楝 Melia toosendan Sieb.et Zucc. 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【植物形态】 落叶乔木。叶互生,二回单数羽状复叶,小叶 2-5 对,卵形或狭卵形,基部圆形,两侧常不对称,先端渐尖,全缘或少有锯齿。花小,淡紫色,聚伞圆锥花序腋生,密被短毛及星状毛。核果近球形。花期 3-4 月,果期 9-11 月。
生于平埧及丘陵地带或栽培。
【产 地】 主产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等省。
【采收加工】 冬季果实成熟呈黄色时采摘果实(川楝素含量高),晒干。
【药材鉴别】 性状鉴别 呈圆球形或椭圆球形,直径2-3cm。表面黄色或黄棕色,有光泽,滑润,具棕色小点。一端凹入,留有果柄的残痕,另一端较平。果皮革质,与果肉间有空隙。果肉厚,呈淡黄色,质松软。果核坚硬,表面有 6-8 条纵棱,内有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 6-8 枚。种仁乳白色,有油性。臭特异,味酸苦。
以外皮金黄色、内黄白色、厚而松软者为佳。
【成 分】 含川楝素 (Chuanliansu) 、生物碱、山柰醇、树脂及鞣质。还含 21-O-酰三醇(21-0-Acetyltoosendantriol)以及 2 种苦楝酮(Melianone)。
【贮藏保管】 置干燥处,防霉及虫蛀。
【功 效】 性寒,味苦,有小毒。清热除湿,理气止痛,杀虫。用于胸痛,胁痛,胃痛,疝痛, 痛经及虫积腹痛等。
【用法用量】 5-10g。
【方 例】 金铃散《活法机要》:金铃子、延胡索,治心腹痛。
【附 注】 同属植物楝树 Melia azedarach L. 的果实,称为苦楝子。与川楝子不同点:苦楝子形较小,直径 1-1.5cm。外表黄棕色,皱缩。果核长椭圆形有 4-5 条纵棱。毒性较大,应注意鉴别。本品含四环三萜类化合物:苦楝酮、苦楝醇 (Melianol) 、苦楝三醇 (Melianotriol)及苦楝内酯(Melialactone),还含印苦楝子素 (Azadirachtin).21.23:24.25-二环氧-甘遂-7烯-21 醇 (21.23:24.25-Diepoxi-tiracallenzl-ol)。据报道,尚含苦楝新醇 (Me­ liononinol) 、苦楝二醇 (Meliandiol) 及香草醛、香草酸等成分。
编辑:吴天涵
审核:廖东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