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主页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
门诊规培

盗汗,不都是虚

发布日期:2020-03-05 点击:

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摇篮班·李水洪 指导老师:胡鑫才

在临床上,经常会听到病人讲自己很虚,经常盗汗,但是仔细分辨,发现病人讲的并不是盗汗,即使是盗汗,也并不都是虚证。那么,中医怎么来认识盗汗呢?

盗汗,又称寝汗,表现为入睡时汗出,醒后汗止。很多人把白天活动时容易出汗也称为“盗汗”,这是错误的讲法。古人有“自汗属阳虚,盗汗属阴虚”之说,治疗盗汗多采用养阴清热的方法,代表方为当归六黄汤,但也有很多医家反驳这种观点。如张景岳:“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,盗汗必属阴虚也”,张璐:“酒客睡中多汗,此湿热外蒸”,王清任:“血瘀亦令人自汗、盗汗,用血府逐瘀汤”。综合古今医家的观点,盗汗有虚实之别,虚者虽然多因阴虚导致,亦可由血虚、气虚、阳虚所致,实者可由湿热、气滞、瘀血等各种不同因素引起,临床上常多种因素兼夹为病。

正常睡眠时,人体的卫气会从表入里,留部分卫气在皮肤腠理,以抵御外邪或防止津液外泄。若卫气不足,昼日时尚可固密肌表腠理,夜寐时卫气入里,皮肤腠理没有足够的卫气,则津液自泄而发为盗汗,此时应补益卫气来固护体表。卫气者,开发于上焦肺,滋养于中焦脾,根源于下焦肾。通过辨证判断具体属于何种气虚。如肺气虚者,兼见恶风,易感冒,面色淡白,舌淡白,略乏力等表现,治疗可选用玉屏风散等方剂;脾气虚者,兼见食少、疲倦、气短、懒言、便溏、面色萎黄,舌质淡有齿痕等表现,治疗可选用补中益气汤、四君子汤、理中汤等方剂;肾气虚或肾阳虚者,兼见手足逆冷,头晕,气短,汗出,脉微,身体疲惫,或感觉冷,或感觉不冷,但是汗发凉,同时可能伴随夜尿多、腰腿酸软等症候,治疗可选用真武汤、肾气丸等方剂。

心主神明,主司汗液的生成与排泄,且“汗为心之液”,血虚者,血不养心,神气浮越,心液不藏而外泄,发为盗汗。兼见心悸、失眠,多梦,头晕,健忘,面色无华,口唇色淡等症状,治疗可选用归脾汤、四物汤等方剂。

若为阴虚者,阴不足则内生虚热,虚热郁积在体内,而夜寐时卫气入里增加体内的阳热之性,里热蒸迫津液,同时卫气外固作用相对减弱,汗孔失去封固,津液外出而发为盗汗。心阴虚则兼见心头烦热、午后低热,失眠,健忘,口干,舌红少苔,常常心悸,心口窝出汗比较多,治疗可选用当归六黄汤、天王补心丹加减;肾阴虚则除了烦渴、口干、便干等症状外,还可能兼见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,颧部往往发红,治疗可选用知柏地黄丸、清骨散加减等。

湿热所致盗汗者,湿热内蕴,气血津液运行不畅,邪热郁蒸,津液外泄而盗汗;且湿热日久,阳虚之体,更伤阳气,“温胜则阳微”,脾阳衰惫,影响卫阳,腠理不固,则为盗汗,或湿热久羁,伤阴耗液,致营不内守,津从外泄为盗汗。常兼见午后潮热,身热不扬,肢体困倦,寐中汗出,纳呆口腻,舌淡,苔厚腻,脉缓等症状,治疗可选用龙胆泻肝汤、三仁汤、甘露消毒丹等。

气机阻滞,气郁化火,血液输布不畅,停滞不行,火热郁蒸发,蒸迫津液外泄而盗汗。兼见情绪不舒,郁郁寡欢,易急躁发怒或伤心,打嗝,太息等表现,治疗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。

瘀血内停,久则化热,迫津外泄,发为盗汗;而瘀血不去,新血不生,久则阴血不足,虚热内生,热蒸津液外迫,亦可以产生盗汗。兼见局部发热,或午后或夜间发热,肌肤甲错,舌有瘀点或瘀斑等症状,治疗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。

盗汗本身虽不会威及生命,但是如果长期存在则会影响身体状态,频繁汗出容易导致身体虚弱、抵抗力下降。盗汗既可以单独出现,也可以作为某种疾病如虚劳、痨瘵、失血、妇人产后血虚等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出现。单纯盗汗如能及时治疗,一般预后较好;但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盗汗,则病情往往较复杂,当原发疾病好转、痊愈,盗汗可减轻或消失。

谈到盗汗,必须介绍一个治疗盗汗的验方,即桑叶。桑叶是一味常用中药,主要有疏散风热祛、清肺润燥、清肝明目等功用,但桑叶有止汗之功,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便已明确记载:“除寒热、出汗”。明代盱江名医龚廷贤(江西金溪人)用桑叶治疗自汗盗汗,“治自汗盗汗久不止者,以清晨采带露桑叶为末,每服三钱,空心,米饮调服”。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讲:“焙干为末,空心米饮调服,止盗汗”。对于一些盗汗轻微或者单纯盗汗的病人,可使用桑叶研末吞服或入剂煎服,都能获得止汗效果,但对于一些病情复杂或者有较多基础病的患者,只能起到治标的效果,要想根治还是要在医生的辨证论治基础上具体用药。

注:文中所述方药不可对号入座自行购买服用,选方用药仍需综合分析病情来辨证使用。

 

编辑:吴天涵

审核:廖东华


版权所有: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
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抚生路666号     邮编:330025